野生菌中毒防控知识

时间: 2022-07-29 09:54来 源:黔东南州民族医药研究院 作者:民研院 点击:

野生菌味道鲜美,含有脂肪、蛋白质、碳水化合物、粗纤维、多种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。由于气候变化,每年的3----11月是野生菌生长最旺盛,种类最多,易发生误食有毒野生菌引起中毒,是有毒野生菌中毒的高发季节。
     
       一、如何辨别有毒野生菌

一般来说,毒菌的颜色比较鲜艳,有疣,毒菌的帽子上会有疙瘩,还有的有红斑、沟托、沟裂,有的菌子上有菌托、菌环,一般的毒菌摘断以后会有浆汁流出来,味道刺鼻。毒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识别:

1、多呈红紫、黄色或杂色斑点,柄上有环和托。

2、闻气味:毒菌往往有辛辣、恶臭及苦味,可食菌则有菌固有的香味,无异味。

3、变色试验:用葱白在菌盖上擦一下,如果葱白变成青褐色,证明有毒,反之则无毒。

4、银器识别:毒菌煮熟后遇上银器往往变黑色。

5、蒜丁识别:遇蒜丁变蓝色或褐色。

6、牛奶试验:将少量新鲜牛奶洒在菌表面,如果牛奶在其表面上发生结块现象,则可能有毒。

二、食用野生菌中毒的主要原因

1、误食有毒菌类。

2、加工环节出现失误。

3、受污染的野生菌。

4、与其他食物一起进食(如饮酒等)

三、有毒野生菌中毒有那些表现

我国有180多种野生菌,常见的可致人死亡的至少有10种。根据毒素成分,中毒类型可分为4种:

1、胃肠炎型。潜伏期10分钟到五六个小时,常见2小时。表现为恶心、剧烈呕吐、腹痛、腹泻等。病程短,治愈后一般良好。

2、神经精神型。潜伏期6-12小时。中毒症状除有胃肠炎外,主要有神经兴奋、精神错乱和抑制,也可有多汗、流涎、脉缓、瞳孔缩小等。病程短,无后遗症。

3、溶血型。潜伏期6-12小时。除急性胃肠炎症状外,可有贫血、黄疸、血尿、肝脾肿大等溶血症状。严重者可致死。

4、肝肾损害型。潜伏期6小时到数天,病程较长(2-3周)。临床经过可分为6期:潜伏期、胃肠炎期、假愈期、内脏损害期、精神症状期、恢复期。该型中毒病情凶险,如不及时积极治疗,病死率很高。

 

(责任编辑:黔东南民研院)
关于我们|联系我们|人才招聘|健康宣传
Copyright © 2002-2015 黔东南州民族医药研究院 黔东南州民族医药研究院附属苗医医院 版权所有  
地址:贵州省凯里市金井路06号 电话:0855-8218989 邮箱:qdnzmyy@163.com 技术:贵州笨牛科技

贵公网安备 52260102556310号

黔ICP备2023002422号